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二十四章明枪才不好躲 (3 / 4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对于很多搞科研的人来说,这是非常铺张浪费的,和国家一贯主张的“好钢用到刀刃上”的抠抠搜搜研发方针,堪称背道而驰。

        麦明川都曾经提出来过,所谓的ISO9000,其实就是先用文字和流程图将软件开发一遍,形成所谓的意向书,需,技术开发书,项目计划书等一系列的“工程文件”,然后再将这些东西翻译成代码,变成程序,最后变成软件产品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不是浪费吗?

        周至则坚持认为是必要的,首先研发人员的素质水平本身就存在差异,有些人可以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,有些却一个任务可能需要多人参与,这就给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就是一个大型软件工程,可能包含几千几万个子程序,每个程序都有固定的编写小组和编写成员,你不能指望任何新加入的成员,或者将A组的程序交付给B组之后,他们还能够直接看代码就一下明白这程序干什么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重新研究代码,带来的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,而有了软件工程文件,这些麻烦就能够有效避免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,最重要的一点,这些文件可以说明软件的研发动机,研发过程,和研发结果,能够证明这些软件内的子程序,是研发人员自身的创意,还是属于对同行的抄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文件,是判定软件知识产权归属的重要证据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国际组织也只会根据这些文件,来作为专利批准的依据。

        你仅仅提交一个软件的编译码,那是肯定通不过的,提供源文件,又存在商业泄密的巨大风险,提供软件工程文件,就能够比较完美地避免这些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