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存世最早的干漆夹苎造像是隋代河北隆兴寺阿弥陀佛像,藏于沃尔特斯美术馆。
然而随着清理,周至心中却越来越惊讶。
唇形线起伏较大,上唇线的M形以及下唇线W形自然柔美,面部丰腴,嘴角微翘并深陷,变成了一种若隐若现、慈悲宽慰,唯美而含蓄,温暖而宽容的笑意。
这是最传统的供养人题记,很多唐前金铜造像,石窟造像,都有类似的图记。
随着诸多的淤泥被柔软的羊毛笔头刷走,造像终于露出了真容。
而相较北魏造像,这尊释迦摩尼佛像配饰略显繁缛,胸前有了一组璎珞式的装饰,上身敷搭双间式外衣,下身着裙,线条简洁流畅,衣服为浅衣纹,褶纹多用细笔紧束,似衣披薄纱,轻盈贴肉,从侧面看腹部略向前凸起,犹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。
但也正因为如此,夹苎造像也特别容易伤损,破坏起来就是一锤子的事儿,还容易被引燃。
来到一间寝室的卫生间,打开水龙头给浴缸放满水,周至找来一枝抓笔,拿剪刀剪去一半的笔尖,用剩下的笔头蘸水,开始小心地洗刷起这尊造像来。
因为轻巧,只是一个漆壳的空腔,所以夹苎造像十分方便携带。
这个特征就太具有辨析度了,这种佛像身上的袈裟平素贴体的样式,就是中国佛教美术有名的“四家样”之一的“曹家样”——曹衣出水。
此外还有洛阳博物馆收藏的元代三世佛夹苎造,历史记录“像皆是漆胎,妆严金碧,穷极精好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