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太阳神 (2 / 3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人像头顶处刻有二十三条光芒的太阳图案,人像的腰部也刻画着星辰的图案,好似此人伫立在太空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人物的身体很粗壮,但是四肢却只是面条一样的细线条,造型古朴怪异,面部表情凝重,又似乎在用心向太阳祈祷。

        远古时期的人类思维较为落后,对世界的认知非常片面,对太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根本不了解,因此带有神化思想的巫术开始出现,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石刻很明显就是当时太阳崇拜的巫术活动遗迹之一。远古人类敲凿击刻下部落首领或者巫师带着崇拜向太阳祈祷的图形,从石刻的光滑程度来看,可能它本身被立起来以后,就成了远古人类顶礼摩挲的对象,太阳神在人间的代言。…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雕像的造型非常独特,人脸成倒水滴型,人身颀长,宽肩细腰,身体造型让周至看到了一些三星堆青铜人像的影子。

        「不过这位太阳神到底属于上古哪一位神灵,大家目前也众说纷纭。」高馆长介绍道。

        「那也是,」周至现在也不敢武断:「中国古代的太阳神老多了,要是考虑到地域因数,这火神也得加进去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对,中国古代的太阳神,最出名的就是羲和了。」高馆长说道:「羲和是位女神,和帝俊一起生了十个太阳,在《尧典》当中成了发明时历的人,属于天文官,大羿、太昊、少昊、伯益等,都是她的后裔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如果将传说化作部落文化的话,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记载:‘东南海之外,甘水之间,有羲和之国;有女子曰羲和,帝俊之妻

        ,生十日,方浴日于甘渊"。说的就是方馆长刚刚说的这件事儿。」周至跟小伙伴们解释:「而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曰:‘东海之外大壑,少昊之国,少昊儒帝颛顼,弃其琴瑟;有甘山者,生甘渊,甘水出焉";晋代郭璞为此作注说:‘此经甘渊,实即《大荒南经》羲和裕日之甘渊"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现在我们已知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,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,但根据《山海经》,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理上一致是无疑的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那个地方现在就叫日照,有尧王城遗址,太阳崇拜产生在那里,和地理位置,典籍记载,都是相合的。」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