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 三峡文化有多重要 (2 / 4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而且在这期间,能够发现许多文化融合与征服的证据,以及考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问分支——比较学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小田溪巴王编钟,整体风格是楚式的,但又在装饰上呈现出巴文化特点。编钟木架两段及立柱顶部不是楚人崇尚的凤鸟,而是虎头形的装饰。

        又比如两族民风民俗、服饰有许多相似之处,两族都善渔猎;两者都善于制作竹器,漆器;楚人好巫术,而巴人信鬼神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后期,两者渐渐开始融合,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文物里,往往就有“虎座立凤悬鼓”,“卧虎立凤”这类漆木器,器物特征把巴楚文化风俗习惯混同的特点显露无遗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更加有趣的是,楚文化中很多器物上都是凤鸟踩着老虎,而在巴文化中,虎是无比尊贵和崇高的,绝对不会让其他动物踩在虎上。这里边表现出来的,却是文化交融后发展的不同结果,以及民族的强弱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后就是两汉,三国……直到存放在这里的近代文物——在晚清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之后,这里被迫开埠而设立的“宜陵关”关门石刻。

        船到宜昌便开始调头了,在回程的路上,周至的总结报告也算是全部完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真是难为你了。”林婉秋看着周至的报告:“三峡遗迹文物的价值,都能给你整出来十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真要写完,十条都不止。”周至假谦虚:“捡重要的写,大家要是有什么补充意见,我就添续进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就得意吧。”李老三笑道:“我们的专长可不在这上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也是大家的功劳,我其实就是把大家收集整理的资料做了个总结而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