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大院儿 (1 / 4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在当地人的讲解下,大家算是明白了为何这个古镇会是徽派的格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修建这些房屋的人,都是在外头「见过世面」回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温家大院位于古城的南街上,是具有明显清代早期特点的建筑。

        「明末清初,温家祖先曾在广东梅县担任过知县,后官至巡抚。」镇干部介绍道:「湖广填四川时,温家举家迁到了巫山大昌,修建了这座大院。据说当时温家除了大院,还建有一座宝塔和千顷良田。不料,温家不肖后人因为抽大烟,变卖了良田和宝塔。到上个世纪,只保留得这座大院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从清初到清末,这也不得了了。」周至感叹道:「底子还是够厚的,吃完了一整个朝代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那是,当年温家在我们这儿有个诨号,叫‘温半城"。」镇干部给大家说道:「不过这宅子具体得有多少讲究,我们也说不出来了。反正来考察过的专家们都说不错。」

        「肘子,这和你在bJ搞那几个院子相比如何?」李老三看着精美雕饰的门楼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门楼是徽派建筑的标准格式,徽州建筑大门上均配有这个,不过气派的门楼,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门楼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,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,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,顶上覆瓦,并刻一些装饰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这个设施发展到后来,就成了豪门大户夸耀家底的身份象征,越做越讲究,最终发展成不计工本,以砖雕或石雕装潢。

        温家大院儿的门楼做成了仿明代牌坊的格式,分了三间四柱五楼,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,门楼横枋上是松鹤梅鹿雕饰,形象生动,刀工细腻,两横枋间一幅砖雕「婴戏图」,所雕八个手持「暗八仙」玩具的婴儿形态各异,神韵毕现,栩栩如生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