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激励 (2 / 3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周至不喜欢纯现代类的雕塑,比如雕刻一个海螺,再惟妙惟肖都不会是他的口味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要是将海螺刻成罕见的左旋螺,再在海螺开口处刻一个俯首顶礼的无相僧,通过对比关系让海螺变得无比巨大,再将题材命名为《佛音》,这个题材就有意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创新和变化,都要有迹可循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仿古器,可以参考古代礼器的造型,但是大小比例降到迷你的级别,最大的鼎不要超过拳头大小,最小的爵甚至只有小指头节那么大,搞它三四十件一整套,作为诸庆红这种高手炫耀其精细雕工的组合题材,那也是非同小可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件其实反而更加容易,因为高品质的和田玉大料,如今已经很难搞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工艺上不出大岔子,基本都是拿大奖的级别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周至同样有着要求,比如这次最大的那一块料子,按照一般的路数,就是山子,题材不外乎山水楼台加人物动物这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周至提出了一个思路,山子我们还是做山子,但是这个山子要模仿汉代博山炉的造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博山是下棋的山,也是仙山,山中是虚无缥缈的仙境,因此题材依然不外乎山水楼台人物动物,不过这里边的动物不再是普通山子常见的鹿鹤牛马,而应该从战汉代文物上取材,螭龙,飞虎,玄龟,青鸟一类的神兽;

        总之就是要一眼能够看出是从传统题材发展而来,可细看又会发现和传统题材存在区别与变化,这样的题材虽然在历史上从没出现过,但是任何人都不觉得突兀。

        周至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,他在这方面的想象力非常丰富,见过的传统古代雕件也非常多,根据玉料的形状发挥联想说出自己想要的题材,然后徐智缦用勾线笔在预料上简单描描画画,根据周至的意思调整成大约的手稿,然后周至再给取一个富余诗意的名字,让剩下几人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玉雕匠人最缺的是啥?就是文化熏陶。

        周至刚好就能够给他们补上这一块短板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