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略等于 (3 / 4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所中心的裘锡圭教授。”周至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周至和裘锡圭的交情,始于关于《神乌赋》的“佐子”二字的考证,不过那只是周至偶然间“捡了一个漏”,比裘老的水平那是差了十万八千里都不止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周至是搞训诂学的,所谓的训诂,是研究字音和字意的学问,但是周至认为仅研究字音和字意,是搞不好训诂学的,必须从古代文字起源里寻找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的古代文字不光光指的小篆以后已经具体成型的汉字,而是从甲骨文、金文、石鼓文、战国诸国国文字、青铜鸟篆、漆书、简牍、石印、帛书等等开始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裘锡圭就是这方面的专家,对以上古文字都颇有造诣,和辜老的学问合并起来,差不多就是如今古汉字研究的全貌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和辜老的学问“外溢辐射”一样,裘老研究的古文字学,学问也辐射到了先秦史、秦汉史,同样是研究先秦汉代文史典籍的权威专家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《文字学概要》和《古文字论集》,裘老也列为了周至的必读书目予以拜读,然后周至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一些方法论,也要写信和裘老请教。

        甲骨文一共能够采到的单字有四千五百个左右,裘锡圭之前,为人解读考释的大概两千左右,而为学界公认的只有一千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认识的那些大多数是“专名”,郭沫若认为其为“地名,人名,族名之类,其义可知,其音不得其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经过数代学人的努力,甲骨文中大多数文字已经被翻译出来,不过许多在商代以后不再使用的文字,就很难找到它们字形的演化线索,也很难从后世文字中得到印证,研究起来难度相当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裘老当时就独辟蹊径,利用“学科联动”,破解了不少疑难文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