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七百九十章 更上一层楼 (3 / 4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好在两人都是高手,港大研究室本身也有自己的研究者,是一名老教授,带着一大帮的同学,现在正目瞪口呆地看着两人用极度简洁的语言交流几句,然后这个内地来的小子就在键盘上噼里啪啦一通敲打,很快一个程序就会编写完成,然后编译成功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要完成一个字库的正常运转,哪怕仅仅是一个演示版,字库里边只有一首《登鹳雀楼》,开发的部分也仅仅是打造关联程序,就好像将地基和其上的建筑固定到一起的“础石”,那也不是一个程序能够完成得了的,得是一个“程序包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这些程序都不大,两人因为各自熟练,因此合作得非常默契,很快就完成了演示版的协议关联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工作到这里就差不多了,不过为了演示方便,周至还是加装了输入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输入法就用王永明发明的五笔输入法,当年洛杉矶奥运会上,法国着名报社法新社的记者发现中国记者手写新闻稿之后,还将之作为新闻嘲笑,声称洛杉矶奥运会现场,有来自全世界的七千多名记者,唯独只有中国记者,还在使用中世纪的方法进行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段惨痛的历史,除了国家澹事的科技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准脱轨严重以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象形文字带来的限制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国人想了很多的办法,比如拼音化的速记方法,当年还曾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过一阵,三姐就曾经自学过这个,企图用来抄录课堂笔记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打字机时代这是一个死局,汉字铅码可不是那么容易携带的,机器本身也笨重,不像字母型语言那般,可以将按键直接固化在机器上。

        直到进入电脑时代后,才真正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契机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很多人号称信息时代会带来汉字的消亡,那真是非笨即蠢,很多人都不了解打字机,因此看不见计算机可以解决打字机不能解决的问题,因此对于汉字打印来说,计算机不仅不是汉字消亡的征兆,恰恰相反,而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曙光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话虽然是这样说,但是其中也经历了无数艰辛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