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……”
经过昨天的导游,池薛荔倒是开始相信周至的说法,毕竟诗本身就是这篇游记的完美凝练。
不过台长还是不相信:“来来来,肘子来给我解释一下你的创作思路。”
接下来周至就给台长讲这首诗,“岷山雪解”,“玉垒鹃声”,其实就是写作的套路,标明二帝立蜀的时间,地点,还暗藏杜宇这个人物。
还暗示了杜宇立国之后,即将到来的大洪水。
至于“望墓”,“灵池”,则是祠内的景物,望帝陵和丛帝的鳖灵池,不过描写墓上有了荆棘,池水进水量太少,这是在委婉地批评当地没有做好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。
下面一联就是写二帝开辟蜀川平原,推行农耕文明,生前死后的劳绩,不过“杜鹃啼血”的典故,被周至与“布谷催耕”联系了起来,赋予了其另一层更积极的含义。
最终一联就更好理解,如今虽然原来的碑碣已经残断再无踪影,但二帝的功绩,就在周围漫延到天边的稻田中间,再无需它物来装点。
遗惠千年,哪怕他们的陵墓祀园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尊隆,但依旧还有记得他们功绩的受益者,从远方前来省望凭吊。
周至的家乡夹川,是巴蜀的边界,因此周至称二帝“旧王”,而自称“边人”,倒是恰如其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