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两百二十一章 多学科分析 (3 / 3)

作者:二子从周 最后更新:2025/7/22 0:05:45
        周至对卫非竖起大拇指:“就是这个思路,理科的思路。哪怕是在建平郡,假设横跨长江的铁链阻挡楼船,那也不是当时吴国的国力所能够达成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然而历史有的确有记录,天纪四年即晋太康元年,王濬率军攻吴,沿江城池守将多数都望风而降,或者很快被攻破,但吾彦却领军坚守建平,无法攻下,最后王濬以大木筏移走水下的铁锥,又用火烧断铁锁链,‘遂下西陵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西陵就是宜昌,王濬最终冲出了三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这又说明‘铁锁横江’确有其事。这该如何理解?”张路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其实可以通过现代军事学的观点去解释它。”周至说道:“将铁锁横江,暗置铁锥,理解为保卫建平的措施,差不多就能够解释得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秭归所在地势险要,那个时候的建平,位于长江、香溪和马槽溪之间。如果建平守卫得当,就是三峡中央的一个死死的钉子,拿不下那里,王濬就绝不敢东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我们夹川人应该很容易理解,南宋时期,我们夹川的神臂城,和下游合川的钓鱼城,这两处不下,蒙古大军也是数十年不能沿着长江东进,最后只能改道襄阳,就是这个原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的,否则会后路不保,只能全军覆没。”张路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所以,铁链和铁签,多半就是保卫建平城的措施,只能是设置在城周的香溪河或者马槽溪里,是阻挡王濬利用水路进攻建平城后路的有力举措,成本相比横绝长江,就低得很多,也是一郡太守能够完成的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要是什么时候能够去看看就好了。”张路是三国迷,经过周至一番分析,以及卫非的补充之后,才感觉到自己曾经认为的“真理”,错得有多么的离谱:“于情于理,肘子你的这个推断,也比‘铁锁横大江’的构想,要合理得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男的说起打仗来就没个完。”冯雪珊打了总结:“都吃好了没有,吃好了就走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7017k

        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;http://www.bookmarketingbuzz.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

大家都在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