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璇玑图”织好后,若兰派人送往襄阳交给夫君窦滔。旁边的人见了这图,都不解其意,文武精通的窦滔捧着“璇玑图”,看着这些徘徊宛转、纵横自成诗章的锦缎,他玩味十多天,当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时,不觉潸然泪下,并惊叹若兰卓绝的才情。
旁人询问那锦缎是什么意思,窦滔意味深长地说:“非我佳人,莫之能解。”
“璇玑图”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,上至朝堂,下至乡野,凡识文断字之人,都争相传抄,试着解读。
武则天,就“璇玑图”着意推求,得诗二百余首。
宋代高僧起宗,将其分解为十图,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。
明代学者康万民,苦研一生,撰下《“璇玑图”读法》一书,他四千二百零六首。
而到了当代,通过计算机技术,《璇玑图》最终一共解读出了一万四千余首。
应该说老王的眼光还是不错的,这对杯子虽然是底下是“大清道光年制”六字款,但是是民窑款,不过图案文字都非常精到,可以算得是道光民窑里的精品,而且以两位文化名人作为装饰图案,凭空给这对儿铃铛杯增添了几分“雅气儿”。
而且是全品。
老王直觉自己淘到了好东西,不过拿不准,将杯子放回到了摊位上,轻轻推了一下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