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经济条件上来讲,大姑现在已经咸鱼翻身,不行还有周至一家支持,毫无问题;刘姨不用说了,儿子在海军当官,属于这院儿里的传统富豪。
剩下的五家里边,四家情况基本一致,让他们利用身份,出资购买地皮问题不大,但是要造新房子,还是要掂量掂量。
剩下最后一家,那是孤寡老人,六姑的老姐妹,当年棉纱厂的工头加带她的师姐何二嬢。
何二嬢的确困难,就连出资买下现有租屋都困难的那种。
好在这院儿里都是当年棉纱厂的工人阶级,最好的就是人情,现在这个年代,邻居工友之间,那真是不是亲人,胜似亲人般的相濡以沫。
最终大家决定何二嬢这份钱,由老爸来出,不过等房子修起来之后,老爸也能参加分配。
这样就变成了八家人,这年头也没有公摊一说,四百多平的地皮,完全可以修出一梯四户,每户一百来平方的楼房来。
然而这还是只解决了地皮的问题,工程款还没有解决。
老妈就对着周至使眼色。
周至表示收到,轻轻咳嗽了一声:“其实我觉得,现在有购房需求的人家还是不少的,要不,继续往上修两层?”
“这就算各自出各自的优势是吧?院儿里人家出购买资格,出地皮,外来人户出造房费出材料费。我们先把工程造价排出来,然后把各家的出资折出来,剩下需要的那部分资金,就多找几户人家,相信也就贴不进多少了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